作者:李洋
4月20日凌晨兩點,某新聞網站上刊登了一封自稱是“全國16家阿里巴巴誠信通渠道商聯名寫給阿里巴巴總部”的郵件,其內容令所有人都感到驚訝。
它以群體的口吻寫道:“從2006年10月代理阿里巴巴誠信通業務以來”,“16家渠道商都處于虧損或者未盈利狀態,最高的虧損達30余萬元”,并認為導致此局面的最大原因,是受到價格提成等方面的影響,而且文末它還以“將向媒體公開這7個月的運營情況”為要挾,要求阿里巴巴給予渠道商6折的價格。
幾個小時后,阿里巴巴便在新浪等網站上發表了聲明,否認了渠道商曾集體聯名上書一事,認為“文中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并打算起訴造謠者。要知道,“誠信通”是支撐阿里巴巴全線業務的一款重要的產品,如果在銷售渠道上出現問題或不暢,將不可小覷。人們不禁要問:事實究竟是怎樣的?作為國內B2B電子商務的巨頭,阿里巴巴在去年十月開始推廣的渠道模式究竟發展得如何?
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互聯網周刊》記者先后在阿里巴巴的幾個渠道商中展開調查。
石家莊世紀窗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增國不愿透露經營上的數據,“具體的分成比例最好去問阿里巴巴”。他和幾個從去年就進入這個領域的公司表示,從未參與過“聯名上書”。
上海匯眾廣告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孟磊,自稱是目前阿里巴巴全國最大的一家渠道商。他對《互聯網周刊》表示,“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一直非常好”,根本不可能參與類似的事情。
而今年3月剛剛成為阿里巴巴誠信通渠道商的四川易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祝平,在得知這一消息時顯得十分驚訝,“是嗎?我還沒聽說!钡硎荆具\營一個多月以來“效果還可以”。
阿里巴巴在接受《互聯網周刊》采訪時,一直堅稱沒有收到過任何來自渠道商方面的“上書”行為。從去年10月開始,阿里巴巴突破了原有的全盤直銷方式,開始在“誠信通”產品上實踐渠道模式,并在上海、四川、重慶、河北四省市首推。“在局部開放(渠道模式)后,我們感覺效果好于原來的直銷模式。”阿里巴巴發言人稱,“我們最近還在將渠道模式推廣至山東和福建兩省。”
就在記者也認為文章開頭處提到的這件事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使出的陰險招數時,事情卻有了另一條線索。一度電話不通的阿里巴巴的另一個渠道商、四川省易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倪正東,回電給本刊并表示,他確實參與了“上書”事件,但不承認向某網站提供了線索。
看來,的確有渠道商跟阿里巴巴間存在著摩擦。為何其他渠道商都表示沒有參與此事、究竟是誰在這個問題上說謊,倪正東沒有正面回答,但表示“我們目前正在與阿里巴巴交涉,一周之后才會有結果,在此之前不愿多說”。
當記者再次致電阿里巴巴時,發言人表示,由于這些交涉一般由下面負責具體業務的部門來做,暫時不方便發表相關評論。但他表示,存在摩擦是有可能的!
從去年10月開始,阿里巴巴誠信通渠道商的隊伍在陸續壯大。但在其網站上目前所公布的渠道商名單中,已從原有的16家減為14家。而從名單上消失的兩家渠道商,到底是像匿名信中所描述的“退出”了,還是被阿里巴巴“開除”了?阿里巴巴給出的回答是:“渠道商的審查十分嚴格。對于不理想的渠道商會取消資格!钡哒龞|卻認為,“已經通過了資質考核,怎么可能被取消?”
這樣看來,2007年初阿里巴巴所引入的季度考核制度,即對整體經營發展不佳的渠道商,采取中止合作等措施,恐怕是此次事件的導火索,再加上有些渠道商剛起步的業績不十分突出,很容易導致阿里巴巴和局部渠道商間的摩擦。那么,阿里巴巴為渠道商提供的收入遠景是否足夠吸引人?
阿里巴巴內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如果僅從價格和分成比例上看,阿里巴巴開出的條件不一定高于其他家,而且從暫時的營收情況上看,也可能沒有某些互聯網產品賣得好,“但‘誠信通’將是一款能讓人踏踏實實一直做下去的產品”。盡管一些渠道商對盈利三緘其口,但他們都表示不會中途退出,包括倪正東。
一周后,倪正東會不會對外公布他7個月的數據或許將不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究竟要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商業互聯網。在廣東,曾有一個百度的渠道商從幾十人的隊伍,做到了四千人。這樣的快速膨脹無疑刺激了很多渠道商,但在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B2B電子商務領域,心急可能永遠吃不了熱豆腐。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