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格羅斯 《白板報》專欄作家
哦,上帝!默多克竟然想收購《華爾街日報》。5月1日,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提出以60美元每股的價格收購《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道瓊斯公司。該收購提議一提出便震撼了整個股市。這筆交易假如成功的話,將為道瓊斯公司長期陷于困境的股東們帶來巨大收益,并將直接影響到道瓊斯公司所有記者同仁的命運。
然而,對于這一收購,人們的反應并不都是恐懼不已,至少我所接觸到的新聞界人士是如此。“此舉將引發一系列的重組。”我在報社遇到的一位資深新聞人士說道。《財富》雜志高級記者亞當·拉辛斯基還特意撰文支持默多克的收購。
是不是新聞界的狀況已經糟糕到了這樣一種地步,以至于精明人士對默多克行將主宰《華爾街日報》一事絲毫也不感到吃驚?沒錯。近期的美國新聞界一片沉寂,相當缺乏活力,于是,連默多克這樣的“鯊魚”都成了受歡迎人士。
乍一看,事情好像挺突然。近些年,靠傳媒發家的默多克一直熱衷于投資數字媒體,比如MySpace網站(著名社交網站)。盡管《華爾街日報》社論版觀點與默多克的政治觀點和黨派作風完全不謀而合,但在所有其他方面,《華爾街日報》彰顯的品質——冷靜、誠摯、高消費層次、公正無偏見,以及它在新聞客觀性和質量方面樹立的典范形象,都與默多克格格不入。很難想象《華爾街日報》將如何與默多克在美國的新聞產業融合一體:新聞集團下屬的福克斯新聞頻道走的是大眾化路線,一直很賺錢,而其擁有的低俗小報《紐約郵報》則長期虧損,此外,新聞集團還擁有保守派雜志《標準周刊》。在英國,默多克擁有《泰晤士報》,以及兩家低級小報《太陽報》和《世界日報》。
不過,讀者們可能要問了:誰還想收購那些擁有重要報紙的公司?私人股本投資家對此有興趣,比如房產大亨Sam Zell此前就收購了全美最大的媒體集團Tribune集團,他的收購簡直是將全部風險轉嫁到員工頭上,而他本人卻坐收漁翁之利。還有收購《費城調查者報》的布賴恩·提爾尼,他以前是公關界人士,但收購之后卻不得不大幅度裁員和削減開支。換句話說,只有那些金融資本家們才有興趣收購新聞公司,他們既無新聞記者的道德情操也缺乏投身新聞業的熱情。
只要了解一下這些投資者們的人生觀就會知道,他們對獲得商業利潤的興趣遠遠要大于獲得普利策新聞獎。而這意味著削減成本成了當務之急。畢竟,整個平面媒體行業都在縮水。就美國而言,新聞業從業人員一直在減少,新聞分支機構也呈遞減趨勢,而他們的薪水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前幾天,《紐約時報》曾報道說,據美國發行量稽核局的監測,最近的半年里,美國報紙日均發行量下降了2.1%。整個行業的蕭條趨勢令新聞從業人員的日子很不好過,《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們也不例外。《華爾街日報》的好幾位記者已轉投Portfolio出版社。而由于勞動合同談判極度不公道,六位《華爾街日報》戰地記者選擇了辭職。此外,報紙記者們的工作還常常受到社論編輯們的干預。
而想一想《華爾街日報》記者同仁現在遭受的高壓管理、摳門待遇和漠視,以及社論版的右翼傾向,或許,即便是默多克掌握了《華爾街日報》,情形也不會變得更差。
那么,假如默多克掌管了《華爾街日報》,將會出現哪些好的方面呢?首先一點,情形不會再糟糕下去了。可能的一點是,《華爾街日報》編輯們所竭力維持的高品質將繼續保持下去,因為,假如被收購,它將可能不必再承受著身為上市公司帶來的負擔。而假如被并入龐雜的新聞集團——它旗下擁有一家電影公司、多家互聯網網站、一家出版社及多個電視網絡——那它所面臨的行業壓力將有所減少。此外,并非所有默多克擁有的傳媒公司都遵循著福克斯新聞頻道的水平和政治傾向。新聞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就出版了很多高質量、不帶右翼偏見的好書。
或許有人以為這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也許吧。雖然默多克拿出了收購計劃,但到底他能否成功收購,尚未可知。假如道瓊斯公司真的愿意將自己賣掉,它很可能會創造一項新的股市紀錄。由于某種原因,巨富大亨們都喜愛報紙。看看最近才結束的Eli Broad(洛杉磯億萬富翁)和Sam Zell為爭奪Tribune集團而展開的爭奪戰就知道了。私人股本投資家以及對沖基金投資人對傳媒業都是興沖沖的。對于一個商界人士來說,沒有比收購《華爾街日報》更劃得來的事了。畢竟,億萬富翁們手中捧讀的報紙正是它。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