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貼標簽
報道說,這一“博客行為準則”由率先提出網絡進入“web 2.0”時代概念的蒂姆·奧賴利和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共同提出,呼吁人們響應倡議,建設博客文明,限制匿名、辱罵和威脅性留言,規范博客用語。
奧賴利建議對博客實施“文明標簽”制度,即認同“博客行為準則”的博客作者可在網頁上加貼“加強規范”字樣的標記,而那些不想遵從守則的人則可加貼“燃燒的導火索”圖案標簽,旁邊還有“為所欲為”的字樣。
這一倡議提出的起因是,奧賴利的一個作家朋友凱茜·西拉上個月在博客上收到匿名留言,對她發出人身威脅。出于安全考慮,西拉不得不取消出席一次信息技術會議,并在博客上寫到:“我呆在家中,關上門,感到萬分恐懼。因為在最近4個星期內,我的博客上不斷收到死亡威脅。”
雖然西拉本人表示,不希望此事影響網絡言論自由,但為防止類似惡性事件再次發生,奧賴利提出推行“博客行為準則”,以規范網絡環境。
“一種文化是在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下形成,”奧賴利說,“讓我們攜手打造讓我們驕傲的文化。”
行為7準則
這份“博客行為準則”的內容包括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同時享有限制別人在自己博客中發表不適當言論的權利;在真實生活中不會對人說的話語,也不應發表在網絡上;發生激烈爭論時,我們在博客上公開回應前應盡量展開私下交流;當我們認為有人發出不適當的攻擊性言論時,應考慮采取相應行動;不允許匿名評論;對下流言論不予理會以及希望博客供應商加強服務管理。
準則強調,應禁止完全匿名發表的言論,發表評論者應至少提供一個有效的電子郵箱網址。
針對辱罵等下流評論,奧賴利表示應不予理會。他說:“應對污言穢語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其置之不理,就好像人永遠不要和豬摔跤一樣,雙方只會搞得一身泥,而這正是豬喜歡的結果”。
準則還寫到:“我們歡呼博客誕生,因為它接受坦誠與自由的言論,但坦誠并不意味著不文明。發布‘博客行為準則’的目的,是建立一種個人表達與有建設性討論相結合的文化。可以在博客中表達異議,但不應說出招人反感的言論。”
走向更規范
報道說,隨著博客用戶數量迅猛增長,越來越多的網絡用戶直接向YouTube和NowPublic這樣的視頻和信息共享網站提供未經處理的原始資料,也因此引發出一系列網絡新時代的道德問題。博客發展日趨成熟,影響力也日益加大,加強博客管理問題亟待解決,推行“博客行為準則”的提議因此應運而生。
至于如何規范博客氛圍,也有人提出異議。
“我認為,行為準則并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只靠貼標簽并不能從實質上約束人們的言論,”NowPublic創始人之一邁克·蒂皮特說,“我想,群眾的智慧、社會的慣例和人們對文明的期望會逐漸解決這個問題。網絡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延伸,正如我們每個人都受到社會規范的約束,如果有人想打破(網絡)規范,只能落入孤立境地。”(何珊)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