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MySpace的情況,我們只知道有這樣的動向以及出資方,而團隊、戰略、資源方面卻一點也不知曉,在這些支離破碎的信息面前,做任何的預期都為時過早。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MySpace在中國不管由誰來做,都無法再重復其在美國的奇跡。但同時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做好,不管怎么講,有新東西注入對于網民都意味著更多的選擇。但MySpace注定要面臨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因素。
把一個公司做好要注意的因素實在太多,最起碼有五個關鍵點不能缺,戰略、游戲規則、團隊、資源、時間,還有一系列無法排除的可能性。MySpace在中國面臨的條件、環境與美國的完全不同,MySpace要想在中國取勝,顯然不能靠其在美國的威風以及原有的資源。在美國,MySpace依靠大流量的支撐,廣告是其最重要的贏利模式,并且他們的經營模式以及廣告形式也在不斷地創新,包括競價、細分市場、品牌廣告等。我相信,無論誰執掌MySpace中國都不會放棄這樣的操作手段,而下一步,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至于羅川的介入是否會影響MySpace中國今后的命運,我不好評價,畢竟現在沒有宣布MySpace中國的總裁或CEO就由羅川來擔當。雖然羅川是微軟出身的IT人士,但我不認為羅川屬于中國互聯網圈內人士。而我們現在對于”本地化“一詞有誤解,并不是能講中國話的人來執掌一家跨國公司就可以稱作本地化。李開復的Google在我看來不能稱為本地化,因為之前的李開復不是做中國互聯網的。不光是美國的大公司,包括中國的臺灣人、香港人來做互聯網,都夠嗆。畢竟這些人沒有經歷過中國互聯網的成長,沒有自己從頭做過,感覺總會不到位。雖然我們不排斥他們,但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成功案例。
所以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MySpace本地化的力度有待加大,二是不要預期能重復美國的故事。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