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一旦染上網癮,就很難根治,關鍵是要預防!”昨日,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主任、北京軍區總醫院副主任醫師陶然在漢指出,網癮對青少年的戕害,不亞于鴉片。
陶然應邀來漢參加科協年會,在武漢大學做了《青少年游戲與網絡成癮的預防策略》報告,公布了他率隊對641例網絡成癮青少年的臨床心理分析,會后接受了記者采訪。
信號:網癮成為青少年頭號“癮癥”
“我國青少年對網絡已經成癮的有1000萬人,接近成癮的也有1000萬人。這個數字目前仍在增加。”陶然舉出了共青團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的一項調查數據,說明網癮之嚴重。
陶然說,在中國青少年中,各類成癮行為按嚴重度從重到輕排列依次是:網絡、煙酒、賭博、毒品,而在美國青少年中,依次為:毒品、煙酒、性、網絡。可以看出,網癮對青少年的影響,在我國要甚于美國。網癮成為我國青少年頭號“癮癥”。
案例:一男生竟然帶“尿不濕”打網游
陶然舉例說,有3個對網絡成癮的學生,曾在家人帶領下找到他治療,接受了兩三個月的矯正治療。這三個學生的行為令人吃驚。
來自浙江的一名16歲高中男生沉迷網絡游戲,因打游戲經常是“團隊對抗”,他不想因上廁所而耽誤時間,竟帶著“尿不濕”上網吧。
另外一名17歲的高中男生,父母忙于做生意,他帶著1.8萬元錢、穿著羽絨服住進網吧,出來時已經是春天,70多公斤的體重瘦得只有四五十公斤。這名網癮學生不告訴家人他在哪里,只是給家長發短信:“不要擔心,我很安全”。
另外一名女生,在網上舉行過68次“網婚”(在網絡上舉行虛擬婚禮),到北京找陶然治療住院時,還有網上“老公”給她寄來禮物。
陶然說,這些患網癮的學生不少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惟獨不通人情”,情商相對較差。老師、家長教育他時,他先和你討論網絡上的知識,“說不過我,就別教訓我”。
提醒:五大特征判斷是否有網癮
到底什么樣的情況,才算網絡成癮呢?
陶然介紹,以下五種特征若持續出現3個月以上,就可稱做網絡成癮:有心理依賴;耐受性增強,要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也就是癮頭越來越大;有戒斷反應,被迫有一段時間不上網(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會出現無所適從;有生理反應,飲食發生變化,身體出現疾病或其它不適狀況;社會功能受損(該上學的不想上學,該工作的不想工作)。
與會專家提醒,網癮較難根治,關鍵在于預防。等到發現孩子染上網癮,再想扭轉就比較難了。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五類成癮的苗頭,就要及時與孩子交流,分散孩子對網絡的注意力,培養孩子新的興趣,比如體育、藝術等,教會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培養他們積極樂觀、自尊自信的成熟品質。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