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勇
三四個月前,班克羅夫特家族中的多數成員將默多克收購道瓊斯的要約看作是“一樁同魔鬼的交易”,而在本周三,默多克捧著50億美元與這個家族達成了這項交易。
默多克說自己“異常欣喜”,他是有理由這樣的。這的確是一筆不錯的買賣。道瓊斯是《華爾街日報》的所有者。105年以來,作為全美首屈一指的金融報紙,《華爾街日報》一直由班克羅夫特家族掌控。由于特殊的股權結構設計,默多克雖只購入道瓊斯集團24.7%的股權,卻擁有64.2%的投票權。在此之前,默多克掌控的市值高達700多億美元的新聞集團,只擁有一些不太起眼的紙制媒體。
然而,對于《華爾街日報》及其龐大的讀者,東家的易主意味著什么呢?
一個答案是政治傾向加劇,并將破壞“自由市場、自由人民”的理念。就默多克以往的行事風格,人們有理由這么看。雖然默多克和《華爾街日報》的右翼傾向多有不謀而合之處,但就商業報道和分析立論而言,《華爾街日報》對事不對人,是美國最受尊敬的新聞讀物之一。默多克則以保守出名,對旗下媒體的言論傾向影響較深,其中的?怂闺娨暸_在美國更是極右翼的代名詞。
此外,默多克左右逢源保障其商業利益的作風,常為業界所詬病。《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們曾警告說,為了扶持自己看中的政治人物,默多克可以一天數次給其旗下眾多報紙編輯打電話、發指令,甚至親自修改頭版頭條標題。
這些會不會發生在《華爾街日報》身上呢?在我看來,雖然存在這樣的風險,但是可能性要小很多。
默多克的勝利只是資本的勝利,而不是其媒體立場的勝利。在傳統媒體日趨式微、資本營運大行其道的今天,《華爾街日報》必須融入這股潮流。在過去11年中,道瓊斯股票總回報率只有57.3%,而同期一些主要美國大報的標普500出版和印刷指數上揚了5倍多。這與日發行量長期穩定在令人敬畏的180萬份的業績是不相稱的。
《華爾街日報》的業界地位意味著其辦報理念具有強大號召力,這是它的內核,而不是需要變通的地方。《華爾街日報》需要的是緊跟時代步伐,改革其不成功的商業模式。這方面默多克是行家里手。
道理雖然是這樣,可是這位上世紀70年代從澳大利亞“鄉下”到紐約大都會闖世界的“傳媒牛仔”,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和出人意料之舉。本質上作為一個地道的“生意人”(雖然他向班克羅夫特家族宣稱自己和幾個兒子都是“新聞人”),默多克關心利益過于普利策新聞獎。出于家族和集團利益,默多克或許將日報作為工具也有可能。
不過,應該指出,在這樁收購案中,我們看到資本的強大,但是比資本更強大的是市場;班克羅夫特家族無法對默多克說“不”,但讀者卻可以。
無論如何,人們要看的是獨立客觀的《華爾街日報》,誰都不會買里面裝著二鍋頭的茅臺酒。默多克最好還是在諸如改變收費模式這類問題上多動動腦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