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完美國獨立日之后,我不由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科技領域,美國是否仍然遙遙領先?作為一名美國人,我的觀點自然有一定的傾向性。但是,雖然我的答案仍然為“是”,但不得不承認,我的底氣并不足,因為美國的科技領先優勢正在不斷縮小。
在積極的方面,一些最重要的創新產品仍然出自美國。例如,蘋果開發的iPhon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是創新、時尚和科技的完美結合。此外,一些最具革命性的新型互聯網業務也首先在美國出現,例如社交網站Facebook、虛擬網絡游戲《第二人生》、以及網絡協作軟件開發商Salesforce.com等等,它們都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其它國家正在迎頭趕上。例如,同樣具有革命性的網絡電話公司Skype和網絡視頻公司Joost都源于歐洲;芬蘭的諾基亞長期以來穩居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的寶座,韓國的三星電子也一直在威脅摩托羅拉的第二位置;德國的SAP在全球企業軟件市場仍然占據著壟斷性優勢,甲骨文只能苦苦追趕。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完全復制美國的科技創新環境。美國的科技創新是大批創業者、學院派人士、工程師、有想象力的市場商人、以及精打細算的金融家,在一個勇于承擔風險和資本極大豐富的環境中完美結合的結果。美國有三個城市完全滿足上述條件,分別是硅谷、奧斯丁和波士頓,而在美國之外則找不到。
不過,雖然硅谷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但其它國家也更加關注創新,逐步縮小了與領先者的差距。例如,已經出現了德國版的Facebook“克隆”,名為“StudiVZ”。我認為,中國將成為下一個創新的“溫床”。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市場一直高速增長,并涌現出了新浪、搜狐、百度、盛大、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優秀企業,其中部分公司的客戶數量多達數億人。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一直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和最大的本土市場,這為其提供了天生的競爭優勢。如果你能在美國獲得成功,你就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獲得成功。現在這一優勢正逐漸轉向中國,中國最終將擁有全球最大的本土科技市場。據微軟稱,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PC市場,PC總量多達1.2億臺,預計今年將再售出2100萬臺。中國擁有4.6億名手機用戶,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大移動通信市場。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
令人沮喪的是,自911恐怖襲擊爆發之后,美國政府加大了對簽證的審查力度,從而限制了國外人才進入美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印度工學院的畢業生更愿意在印度和中國工作,而不是前往美國。過去很長時間里,來自國外的優秀人才在美國創建了很多最具影響力和創新的科技公司。(摩爾)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