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
昨日上午,當發現IGE中國交易網站不能訪問時,杭州做網絡游戲虛擬物品生意的沈偉(化名)非常著急,“我還有2000多元的貨款被欠著呢。”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并且表示自己要趕緊聯系其他的被欠款的供應商,一起商討對策。
讓沈偉提心吊膽了一個多月的是IGE(中國)這一個多月以來的變化。像沈偉這樣被IGE(中國)拖欠貨款的供應商還有3000多家。
IGE(網絡游戲娛樂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虛擬物品貿易商,通過其網站將國內眾多的工作室或玩家在網絡游戲中打造的虛擬貨幣或游戲道具買進來,然后轉手賣給歐美及韓國等發達國家的玩家。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6年中國虛擬商品的交易總額度達到了70億元,其中網絡游戲的虛擬裝備交易額就高達40億元。
供應商逼債IGE中國
4月27日,IGE(中國)網站上出現了一則聲明。一家叫阿特拉斯科技集團的公司聲稱已經于4月5日從傲捷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Affinity Media)公司手上收購了IGE品牌,但不包含后者原來擁有的債務。
阿特拉斯科技集團稱要協助供應商們督促Affinity Media公司盡快清償債務,但多次強調自己不會“承擔Affinity Media的償還義務”。同時,原IGE(中國)已經辭退了大部分的員工。
擔心IGE(中國)易主后對債務撒手不管的供應商們群起激憤,他們通過QQ群及網站等聯合起來商量對策,一些供應商從外地直接趕到了IGE(中國)總部所在地——位于上海閘北區廣中西路757號的多媒體谷,直接上門逼債。
4月28日~2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7名供應商聚集在IGE(中國)的辦公室門口,討要說法,直到晚上10點才離開。記者在現場得知,7名供應商中,一位來自武漢的徐小姐聲稱當時被欠70余萬元,一位北京的黃小姐當時被欠20余萬元。
4月28日,IGE(中國)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對拖欠的供應商給予1%的貨款補償,并承諾分120天還清貨款。
4月29日晚,IGE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許云波同其中的兩位供應商進行了談判;4月30日,供應商們已經返回。
事過一月,沈偉告訴記者,IGE(中國)承諾的貨款補償確實每天都到賬。另外,IGE(中國)網站公告,5月14日一次性清償了834家供應商的貨款,截至5月14日,還剩下3553位客戶未被清償,占總數8095位的四成。
昨日下午五時左右,IGE(中國)網站已經恢復訪問。
對于IGE(中國)欠款一事,IGE(中國)高層長久以來一直不愿面對任何媒體。4月29日晚,在IGE上海代表處的辦公室,記者被IGE(中國)的人士強推出門外,多次讓進出辦公室的員工給許云波帶話,希望能采訪正在會議室同供應商談判的許云波,但最終未能如愿。
欠款原因
欠款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但一些供應商表示已經開始向其國內的其他貿易商,如國內虛擬物品貿易前三名的馬甲網絡、SV中國等供貨。
“目前業內大多人都認同的一個猜測是,IGE(中國)的欠款與美國IGE有關。”虛擬物品交易行業資深人士、虛擬經紀社區4U網運營總監圣者分析說,融到巨資的美國IGE一直未能上市,資金鏈有些緊張,國內供應商的貨款被用來填補資金“窟窿”。
同樣從事虛擬物品貿易的OGEWORLD網負責人許思洋認為,國內在虛擬物品交易方面一直沒有相關的法規出臺,只能靠貿易商和供應商之間的自律,這對于弱勢的供應商而言是不利的,這也是導致IGE欠款的原因。
虛擬物品貿易的跨國難題
“IGE這次爆發的欠款問題也是這個行業很多風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圣者說,這些因素包括對國外政府及網絡游戲運營商都對虛擬物品交易持不同的態度。
圣者認為,IGE未能上市的原因不是因為其財務指標達不到證券市場的要求,而是虛擬物品交易的合法性問題未能有統一的結論。“因為不能確定這些虛擬物品的歸屬到底屬于玩家還是游戲運營商,所以是否有權買賣就有了爭論,這導致了這個行業的風險過大,難以說服投資者。”
據供應商們反映,IGE(中國)對于拖延貨款給他們的解釋是美元和人民幣在兌換時出了差錯。虛擬物品跨國貿易屬于這幾年出現的新跨國貿易,還未能有相應的政策,一些國家的政府也在對此研究。這就可能導致了在出口結匯時出現問題。
對于網游游戲運營商而言,一些運營商歡迎虛擬物品交易,而另外一些則對此深惡痛絕。支持虛擬物品交易的運營商們認為,它可以讓玩家們各得其所,讓沒時間練級的玩家們也體驗到高級裝備帶來的快感;而反對買賣游戲幣和道具的運營商認為,從金錢直接獲得道具和游戲幣破壞了游戲的平衡性。
目前,國外的一些服務器已經禁止來自中國的IP登錄,工作室的打幣者只能通過代理服務器登錄。
全球最大的C2C交易平臺eBay也開始禁止出售游戲道具及游戲幣。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