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到6月,京城馬路上奔忙的汽車就紛紛搖上車窗,打開了空調。或許在大熱天討論“寒冬”有些不合時宜,從一年前就開始風傳的“視頻網站寒冬”并未如約而至。當然,寒冬的遲到未必是好事,蓄積更久的暴風雨往往更加殘酷。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目前國內超過200家的視頻類網站的確太多。
視頻網站的經營者們說,歷史總是會驚人相似。在當年三大門戶誕生的那段日子里,用戶面臨的選擇同樣名目繁多,最終有人成就了王圖霸業。
風投涌入視頻網站
早在3年前,大洋彼岸的傳媒大鱷默多克花費5.6億美元把風靡美國的Myspace收歸旗下,盡管到現在為止Myspace依然不賺錢,但僅僅“把新聞集團的內容資源搬到網絡平臺”這一點,已足夠讓人興奮。
這樣的興奮很大程度上刺激著投資商們,從2005年開始他們甚至開始為之瘋狂。
去年,Google花費近17億美元買下視頻網站Youtube,讓投資商眼紅不已。“如果未來幾年有一家網絡公司能夠超越Google,那么這家公司必定出現在P2P(PeertoPeer的英文縮寫,指”對等連接或對等網絡“)的網絡視頻直播領域。”全球知名的互聯網投資教父、軟銀國際風險基金總裁孫正義說,隨后他把一筆千萬美元級別的風險投資砸進了中國。在他之后,紅杉、凱雷、SIG、DCM等等國際頂級VC也紛紛動手。根據現在已經公開披露的消息,僅僅在中國,視頻領域便已經獲得了超過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網絡電視臺何時出現?
“就像報紙和電視的差異一樣,用戶實際上是有不同形式的信息獲取需求的。互聯網本身有很強的媒體特性,純文本和圖片的Web1.0形式在未來不可能覆蓋所有用戶的信息獲取需求。打比方來說,取得巨大成功的新浪,現在的地位就好比是互聯網上的《人民日報》,那么互聯網上未來是否還應該有一家中央電視臺?”這是今年三月某國內知名網絡公司高層在一次采訪中反問記者的問題。
于是,一個問題出現了:中國互聯網上究竟會不會有網絡電視臺出現?在這個技術驅動的新多媒體時代里,網絡視頻的技術性應用究竟會走向何方?
視頻網欲建新“媒體帝國”
從商用的互聯網在中國誕生那一刻起,網絡公司就被打上了傳媒業的烙印。盡管最早幫助中國互聯網擺脫生存壓力的是手機短信,盡管幫助公司CEO登頂富豪榜首位的是網絡游戲和搜索引擎,盡管新浪在上述幾個方面都不那么出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其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內的“一哥”地位。
曾經幫助新浪成就網絡新聞事業的,正是上網看新聞的“新用戶體驗”,如今另一種“新體驗”正在成為顛覆新浪時代的最大誘因。鼓吹這種觀點的視頻網站老板們認為,正如同文字與圖片滿足了人們最基本的信息獲取需求,多媒體形式的視頻信息所帶來的全新用戶體驗將有可能成就一家新的媒體帝國。盡管現在還處于萌芽期,受信息加工成本的限制,更多的視頻類網站還只能以網友自制內容的分享吸引關注,但所有人都承認的一點是,這不會是網絡視頻的最終形態,尤其是3-5年之后“寬帶時代”的網絡視頻絕非如此。
“其實國內外的視頻網站經營者們都很清楚,單純依靠網友自行上傳內容是成不了大事的。”國內某視頻分享類網站老板向記者表示,依靠網友自行制作內容并分享能帶來人氣,能在創業期壓縮成本,能完成品牌的初期推廣,但很難成為健康商業模式的基礎。現在視頻類網站上重復的視頻內容甚至超過80%,根本無法依靠內容形成核心的競爭力,對于廣告主來說這樣的平臺也完全不值得信賴。“新浪、搜狐加大視頻投入
新浪公司CEO曹國偉認為,現存的200多家視頻網站最后必定“只有第一集團能活下來”。不過問題是,所有人都毫不懷疑地認為,自己是第一集團當之無愧的成員之一,連新浪、搜狐也不例外。
在畢業于復旦新聞系的曹國偉看來,中國互聯網只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免費內容賣廣告,另一種是讓用戶為內容付費。后一種新浪明顯并不擅長,因此曹國偉一直試圖把前一種模式做得更加透徹。目前,最大的“網絡報紙”已經無法滿足曹國偉的需求,他更希望新浪成為一家網絡媒體集團。
“除了提供網友自制視頻內容的播客頻道之外,新浪還通過內容購買和原創等方式經營著自己的寬頻頻道和電視頻道。”曹國偉說,在未來,這些表現為視頻形式的內容服務還將被徹底打通,甚至演化成為一個全新的平臺,并擁有獨立的廣告銷售團隊和合作伙伴。
另一大門戶搜狐也在強化視頻這塊業務。“搜狐的P2P技術在業內是最領先的。”搜狐CEO張朝陽說,現在這些技術已延伸應用到搜狐的娛樂、體育等多個頻道。
盡管一再強調“技術”的重要性,張朝陽也不得不承認“網絡視頻”還沒有進入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年代。張朝陽引以為豪的搜狐娛樂播報等原創多媒體視頻內容,在整個搜狐內容平臺上所占比重小得可憐。
視頻網站市場成熟需時日
版權、違禁內容、商業模式……不能不承認,無論未來被規劃得多么美好,現實的問題總是擺在眼前。就像Google不得不為自己花費了接近17億美元買來的Youtube多掏2億美元打版權官司一樣,未來的“網絡電視臺”也有太多的問題需要面對。另外,一個最大的潛在風險是,市場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現在幾乎所有的視頻網站,還在拿技術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都在不遺余力地向網民兜售著自己的直播到底有多穩定,速度有多快。”知名IT社區TECHWEB副總裁程天宇說,這不是傳媒業的游戲規則。用戶不可能因為湖南衛視的信號去收看它的節目,關鍵在于內容是否精彩。類似情況也同樣見于新浪等其他門戶或者其他的“非專業視頻網站”,甚至是PPlive、PPstream等客戶端推廣的專業網絡視頻網站。
“就像當年我們做門戶網站一樣,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大堆網站出現,最后只剩下三家。”曾經的搜狐公司總裁,如今的優酷網CEO古永鏘說,“幾年之后,甚至用不著這么長的時間,提供視頻內容的網站就會進入資源高度集中的寡頭時代。”
新動向
新浪開招“電視主持人”
上周四,曹國偉代表新浪在合同上簽字,確定新浪和中國電信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共同運營聯名的“新浪-互聯星空”播客頻道。
盡管曹國偉公開承認此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帶寬成本方面的考慮”,但事實上新浪在視頻內容方面的布局遠比一紙合作更加復雜。
而每季度百萬美元左右的帶寬成本,或者也并不是曹國偉真正關心的內容。
5月初,新浪在主頁上的“招聘信息”里悄然添加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職位。在描述里新浪寫到:“有專業主持或電視工作經驗者優先”。
“你有合適的人選推薦嗎?”上周三,遠在國外的陳彤回復記者的短信時說,“回北京找你聊”。
幾周前,陳彤在新浪與成都傳媒集團簽約合作的發布會上說,新浪一直尋找著與更多掌握著優勢內容資源的傳統媒體合作。在陳彤看來,正如同報紙、雜志、期刊、電視臺都能憑借廣告業務做強做大一樣,二維平面上的文字和圖片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互聯網媒體的全部需求,甚至于新浪傳統的“最新最快最全”也已經無法完全滿足處于信息饑渴狀態下的中國網民。
前景
視頻廣告初露端倪
對于網絡視頻這塊土地,廣告商們已經開始動起來了。
Intel和AMD成為這一領域內最早的嘗試者之一,他們選擇的切入點是游戲和電子競技。
在這個相對“專業”的領域里,已經出現數家專業級的“網上電視臺”,比如GamesTV.com以及PLU游戲平臺。他們所提供的視頻節目大多都是原創內容,在兩年左右的經營之后,這些網站不但培養出多位擁有極高網絡人氣的網絡電視主持人,同時在廣告經營方面也開始漸入佳境。佳能、聯想、華碩等IT企業成為第二批嘗試者,而在他們之后,鷹牌花旗參、紅牛、可口可樂等快速消費品品牌也開始加大該領域內的投放,甚至連一汽馬自達也開始小試牛刀。
“拿美國互聯網來做比較的話,廣告主在網絡視頻廣告方面投入的比例大概是15%左右,而搜索方面的廣告投放大概是50%。”曹國偉說,“究竟我對傳統的互聯網廣告期待更多,還是對視頻類廣告期待更多,很難回答。”目前,在全世界互聯網領域內,新浪的“網絡加媒體”模式都是獨一無二的。
YAHOO也好,Google也好,他們都更像是一家網絡公司而不是一家媒體。2006年寬頻市場規模達203億美元,增長速度為70.6%,預計2007年這樣的增速還將再創新高。可是在中國,2005年寬頻市場規模僅有0.1億美元,2006年也不過0.6億美元,樂觀估計2007年將達到1.6億美元,2008年也不過2.4億美元。
“有無窮大的想象空間,也有無窮大的經營風險。”程天宇說,尤其是在3G和PC互聯網共同膨脹的中國市場上,誰都知道網絡電視臺值得一試,但誰都不敢過于投入,因為這個領域的時間成本過于昂貴。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彭梧
相關專題: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