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十多年前,網絡啟蒙的教父級人物尼古拉斯·尼格洛龐帝曾預言:人類將進入一個“數字化生存”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會因此而改變。
時至今日,大師的預言已經得到印證。不曾預料的是,互聯網除了在改變了人們生活外,其自身生存的商業法則也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變化。
小網站 大市場
終于將心儀已久的新款iPod買回家,大鵬很興奮。于是,他打開電腦到applefans上與“PO友們”共同分享自己使用的“初體驗”。
applefans.cn是一個針對蘋果公司iPod產品“發燒友”論壇,目前已經有52303 位會員和涉及6293 個主題的43628 篇帖子。而這僅是互聯網上眾多iPod愛好者論壇之一,也算不上人氣最旺的一個。
網友們會在這里討論關于iPod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而且討論的范圍和數量遠遠超過了蘋果公司官方網站的容量。
在這里,甚至還有高手免費為iPod編寫發布第三方軟件,開發更多的iPod功能,比如在iPod中加入詞典軟件,網友早于蘋果公司之前就實現了,而且功能和適用性更強。
大鵬在購買iPod的時候,銷售小姐告訴他,“我們的技術人員也會經常去網上論壇看,那里比我們公司網站上內容還多。”
在過去的思維中,互聯網充斥著“贏者通吃”的鐵律。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在互聯網上,只有面向“大眾市場”,聚集最多的用戶資源,才能建立最好的商業模式。而網絡效應也會使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然而,一切似乎都在悄然變化。
在網站流量實時監測統計機構Alexa.com的最新統計數據中,許多不知名的“小網站”排名已迎頭趕上,甚至是領先。在中國網站排名ChinaRank上,結果同樣如此,專門發布網絡原創小說的“起點中文網”,甚至排在了“新華網”、“人民網”等大型新聞網站的前面。
這些“小網站”只是針對某一部分人群,談論的也往往是很特別甚至是另類的話題,或者是滿足一些獨特甚至瘋狂的需求。但是,這些網站卻能招徠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用戶,比起那些熱門的大網站毫不遜色。
令那些傳統大網站更為羨慕的是,這些網站的用戶往往十分活躍而且忠誠,甚至愿意付費使用。這樣的用戶群,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大網站”來說,通常要“燒掉”數百萬甚至更高的推廣費、廣告費和培養費才能獲得。
小網站們往往在極其低廉的成本下運行,有的甚至沒有專職員工,因為數以萬計乃至更多的用戶,心甘情愿地為其免費工作。它們幾乎也沒有任何形式的廣告,往往只靠口碑相傳,用戶也樂意為其網站發展“客戶”。
大鵬與applefans的故事在被不停的復制著,由小眾市場支撐起的“小網站”已經在互聯網中遍地開花。
專門發布言情小說的4yt.net四月天、專門搜集明星八卦的gouzai.cn狗仔網、供網友上傳大頭貼quxiu.com、咨詢美容、減肥之類小點子的LifeTips.com、日本漫畫迷社區Gaia online、集合各種搞笑東西的Funny Junk……
針對獨特人群的需求,還有一些提供另類服務的網站:neopets.com尼奧寵物站是一個虛擬寵物網站,目前已經有超過 7000 萬的“主人”在這里領養虛擬寵物。
lulu.com是一家提供DIY出版服務的網站,只需支付200美元,這個網站就會實現你的出版夢。它不僅能把你的作品變成一本平裝或者精裝的書,還能保證在線零售商將它列入書庫銷售,但并不保證一定能賣出去。
show517.com也是一個個性化定制網站,用戶可以把自己的照片、數字、圖片、涂鴉上傳,并自己設計定制屬于自己的個性產品,如T恤、馬克杯、打火機、抱枕、手帕、絲巾、銀飾品等等。
尾巴上的小眾網站
去年12月15日,一只新股震驚股市,發行價14.09元,報收于62.80元,漲幅高達345.71%,這就是網盛科技(002095),一家專業從事互聯網業務,擁有并經營中國化工網、全球化工網、中國紡織網、醫藥網等行業類專業網站。
股票受到市場的熱捧,使得創始人、董事長孫德良和他的網盛科技,一下子從默默無聞變成矚目的焦點。
網盛科技為互聯網產業帶來的思考遠大于它給股市帶來的沖擊。網盛科技旗下擁有龐大的行業網站群,每一家都是非常專業的網站,但除了業內人士,恐怕很少人知道。但這些網站在各自的領域內,絕對是“圈”中老大。
如中國化工網就是國內化工行業最大的電子商務和信息平臺,它在2003年至2005年,凈利潤分別達1349萬元,2698萬元、2902萬元。
網盛科技在商業模式上的成功喚起了人們對互聯網商業本質的再認知。長久以來,一提到成功的互聯網企業,我們都停留在新浪、騰訊、盛大、百度等明星公司身上,或者是時髦的web2.0新秀。
但是,在一個狹窄的領域里,互聯網與“土得掉渣”的傳統領域相互融合,“鼠標+襯衫”、 “鼠標+水泥”、“鼠標+螺絲”……形成了一個個迥異卻同樣精彩的模型。
互聯網使得信息內容及傳播途徑急劇增加,可供選擇的產品極大豐富,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及消費的隨意性格外明顯。隨著大眾的需求不斷趨向于分散,市場的分眾趨勢愈加明顯。
暢銷書《長尾理論》似乎很好地揭示了這一趨勢。新技術正在將大規模市場轉變為無數的小市場。商業和文化的未來不在于傳統需求曲線上那個代表“暢銷商品”(hits)的頭部,而是那條代表“冷門商品”(misses)的、經常被人遺忘的“長長的尾巴”(Long Tail)。
而尾巴上的“小眾網站”們,正頂著“個性化”、“參與性”及“以用戶為中心”的光環,掀起了一場文化與商業的新浪潮。它們構成了互聯網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與Yahoo、與新浪背道而馳的不同世界。
在圈子里生存
互聯網窄眾傳播的小眾化特點所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發生在互聯網領域。
互聯網使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更為便捷和廣泛,個性凸現的方式更為多樣,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空間中依自己的興趣、偏好投放注意力。
“網民”這個大群體的內部結構越來越復雜和微妙,有相同特質的人會在潛移默化中聚集到一起,從而在互聯網上形成許許多多的“圈”。
小果和Lotin是一對“死黨”,她們相識三年、無話不談。但是,她們從不知道對方真實的姓名和具體的職業,小果和Lotin只是她們的網名。
她們是在一個專門討論日劇的論壇上相識的,兩人喜好甚同、相見恨晚。這個論壇大多都是女孩子,她們稱她們的“壇子”為“森林”,這個“組織”經常會舉行規模不等的聚會,吃飯、聊天、唱歌、旅游、看電影,而費用一般是AA制的。見面后,大家仍互稱網名,只談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輕松話題,從不打聽個人的真實身份和“隱私”。
“我們倆除了朋友什么都不是,沒有壓力、沒有功利,單純所以開心。”Lotin說。
一提到圈子,人們可能會想到娛樂圈、體育圈、IT圈、貴族圈、時尚圈……在哪個“圈”中,似乎代表著特定的生活方式、社交形態甚至社會地位。
但是,互聯網上的“圈子”則與身份地位、金錢無關,單純的只關乎于你喜歡或不喜歡。它的魅力就在于,身在其中的人們以興趣愛好為基礎聚在一起,簡單、平等、愉快、長久。
當“人們”以一個個不同的“圈”的形式出現,傳統的“大眾”觀念下的一切,似乎都在面臨央視“春節晚會”遇到的問題:春節晚會從來不會令人滿意,經典而常用的解釋是:觀眾的欣賞口味越來越高……
而實際上,問題的癥結似乎是在于觀眾不再有統一的欣賞口味。就像一部萬眾矚目的電視劇、一種全民共好的服裝款式、一個征服所有女人的發型幾乎不可能出現一樣,無論“春晚”如何操辦,也很難再把觀眾拉回到同一個屏幕前。所以要做只能是提供更多的不同的“屏幕”。
歡迎訂閱《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國外訂閱代號:W5372,訂閱電話010-65363436,更多訂閱信息請登陸:www.ceweekly.cn。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