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何華峰 實習研究員 黃銘儀】4月27日,Google全球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旋風般的中國之行中,接受了中國媒體的采訪——其間甚至也不乏詰問。
他在此次采訪中第一次確認,Google在中國的業務將以“合資公司的方式展開”,遵循中國當地的法律法規,“但是我們對于在這棟大樓的每一個人都當作百分之百的Google員工來對待”。
就在此次造訪中國之前,由于谷歌“拼音輸入法風波”,有關李開復辭職、谷歌中國公關專員崔瑾辭職等風傳又起。
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施密特充分表達了對李開復的支持:“我認為這些不好的情況來自我們的競爭對手,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信任。我認為谷歌中國做得很好,我們為李開復的成就感到自豪。”
施密特說,Google不會把注意力放在競爭對手上,“我真的不關心(競爭對手)。我關心的是中國的工程師是否在為中國用戶制造偉大的產品,這是Google致勝法寶。”
施密特表示要加強對中國業務的支持,“我們在中國的投資,要匹配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它對世界的重要性。不久,中國將擁有最多的互聯網用戶,我們在中國的投資也應與之相適應。所以我們聘用了李開復。目前我們擁有300名員工,其中包括一個相當大的研究中心。”
施密特認為,谷歌中國的本地化會不斷加強。他說,“在開復的領導下,中國會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創造性。所以Google在中國和美國會不一樣,而且會越來越不一樣。”
“總部授權”被認為是谷歌中國等跨國互聯網公司在華業務開展并不順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施密特對此不敢茍同。“誰這樣認為?當我們的子公司擴大規模,我們會給谷歌中國更多的自主權。比如說,決策層就產品作出決定,簽訂商業合同,超過一定數量的時候他們受到財務人員的制約,因為我們是一家美國公司。但是,我們盡可能讓業務和技術決定在中國做出。”
施密特還表示,谷歌中國將不再采取雙總裁制,“現在我們在中國只有一個總裁,那就是李開復博士,他的工作非常出色。這樣的組織結構會保持下去。”
(詳見4月30日出版的2007年第9期《財經》雜志封面文章“谷歌重來”)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