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運行多年的“中國概念股列車”,是否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拐點?
因不滿股價持續低迷,TOM集團已經決定將TOM在線(Nasdaq:TOMO)私有化;而網易(Nasdaq:NTES)公司今年再度回購價值1億美元的股票;花旗集團則在近期對百度(Nasdaq:BIDU)的評級調為退出;原本準備獨立上市的好耶廣告網,則因市盈率太低而放棄單獨上市,出售給了分眾傳媒(Nasdaq:FMCN)。
從2006年7月以來,中國概念股的股價就已呈頹勢。網易股票在“一拆四”之后,股價已從最高的23美元左右跌至18美元左右,下跌近20%;搜狐股票也從最高40美元左右跌至23美元,下跌幅度20%;TOM在線則從29美元跌至最低11.89美元,下跌幅度超過59%;掌上靈通下跌超過60%;空中網亦未能幸免,下跌幅度達到50%。
“我并不認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整體出現了問題,向上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對于業界針對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的質疑,摩根士丹利執行董事、中國網絡股分析師季衛東認為,這不過是“一架高速列車在拐彎過程中的自然減速”。
業務成長放緩
季衛東認為,由于市場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上網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但小于50%),互聯網企業的價值回報很可能瞬間翻轉,大公司必須避免犯錯誤,“現在幾乎有30%的公司股價低于其IPO的價格”。
從已經發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報告來看,大多數中國概念股的收入增長幅度,都已經變得緩慢。
其中,新浪2006年全年收入僅比上一年增長9%,第四季度比上一季度增長僅有1%,而非廣告營收則同比下降23%。這與其在高峰時高達50%以上的增長率已經無法相比。搜狐2006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長28%,但第四季度收入比上一季則出現負增長。
同樣增長放緩的還有網易,2006年全年增長率高達30.9%,但是以網絡游戲收入為主的網易第四季度收入卻出現了5.5%的下滑。TOM在線上市后第一次出現了虧損,年增長率僅為0.2%。華友世紀、空中網和掌上靈通第四季度的收入都出現了負增長。
收入的下降同時也導致了網絡公司毛利率的整體下降。
另外,從目前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表現來看,盛大、網易、第九城市都在15-20倍,而無線增值業務類型公司TOM在線、掌上靈通、空中網、華友世紀則都處在10-18倍的低水平。不過,新浪、百度、搜狐、攜程、分眾的市盈率也還都在40倍以上。
季衛東認為,出現價值提升瓶頸問題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產品型的網絡公司,如網游企業盛大、網易、第九城市,以及運營無線增值服務的公司;而新浪、搜狐、騰訊、百度、攜程、分眾在內的多家平臺和服務型網絡公司的主要業務——網絡廣告和網絡增值服務——增長幅度都接近或超過了40%。
政策不確定性風險
季衛東認為,中國互聯網的整體行業還遠遠沒有發展到碰到天花板的時刻,其預測,未來3年內網絡游戲市場還有25-30%的成長,網絡廣告有超過30%的成長,服務性公司則有40%以上的成長。
目前,中國網絡股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是,政策因素對于產業的影響很大,而且已然反映到了資本市場。
“政策面影響是促使2006年7月以來中國概念股股價大跌的主要原因。”季衛東認為,2006年7月,中國移動、聯通等采取了針對無線增值服務業務的新監管政策,這使得依賴兩大移動運營商提供無線增值服務的公司,出現收入大幅度下滑的狀況。
季衛東認為,市場對于政策的過度反應會影響網絡公司價值的進一步提升,“國外投資者對于中國的政策影響不好定量,這使得這個高速成長的行業容易出現漲跌過度的現象”。
今年年初,央行表示將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導致騰訊股價從32港元直跌至26港元。而在2005年8月,新聞出版總署決定在網絡游戲中加裝防止網民過度沉溺網絡游戲的“防沉迷系統”,也導致盛大、網易的股價出現大幅度下跌。
“海外投資者把中國概念股看成是了解中國的窗口,自然,政策因素對于部分股票的影響,波及到對中國整體互聯網市場的判斷。”季衛東說。此外,他認為,除去政策因素外,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概念股的投資,已經越來越要求從業務上細分。
“這是一種價值投資的回歸。”季認為,在海外投資中國概念股,4年多以前多數是美國的投資人,而現在包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投資機構、共同基金都已經開始投資中國概念股,“這些投資機構中的一些管理人員,會經常來到中國,并同這些公司的管理者進行交流,他們對于中國的互聯網市場的理解其實是非常深刻的”。
在這些新的投資者看來,17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已被細分為網絡廣告、網絡游戲、無線增值服務,以及服務性公司等多種類型,而非像以前一樣把中國概念股等同于門戶或者無線增值服務。
季舉例稱,新浪以前的營收中,大約有60%的收入來自無線業務,而現在是60%的業務收入來自網絡廣告,因此新浪就不再純粹是作為無線增值業務來做投資判斷。騰訊、搜狐亦屬此例。
轉型路徑
季衛東認為,市場對于公司類型的細分,也就要求這些公司在業務上更加專業。
一方面,許多網絡公司需要改變單一依靠某項業務收入的現狀,發展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市場又需要更專業化的公司。很顯然,業務專業化和收入多元化的矛盾,再次給這些網絡公司的高管提出了挑戰。
季衛東認為,從整體收入來講,已然觸碰發展天花板的網易、TOM在線等公司,都存在著單一業務收入過高(占80%以上),而新產品新業務斷層的問題,“他們需要一些創新性的業務轉變”。
“網絡游戲公司存在著產品業務周期的問題,這個周期的長短并不好判斷;而無線增值服務經過整頓之后,重新振作的期望值并不高,因此,對于這兩類型的公司,我們建議是長期投資,而不要投機。”季衛東表示。
“市場越來越需要專業性的選手,他們的轉型也應該往這個方向。”季衛東說。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當中,一些網絡公司已經在試圖改變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新浪一直在剝離非核心業務,并進一步大力發展網絡廣告業務;與eBay易趣成立合資公司后的TOM在線,在轉型無線電子商務上具有其他公司無法替代的優勢;空中網在SP業務不斷下滑的時候,仍舊在全力打造新的無線互聯網平臺;分眾傳媒平均兩個月收購一家公司,其目的也是一樣,建立別人無法進入的高高的壁壘。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