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納里茲認為,從表面看來,同濟堂的第一個交易日并不算失敗。但是,考慮到同濟堂曾經將IPO發行價價格區間定為15美元到17美元,而且聘請了經驗豐富的承銷商美林證券和瑞銀集團作為承銷商,這樣的成績實在無法令人滿意。由此可以看出,盡管中國經濟仍在高速增長,但同濟堂背后的中國概念并沒能引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事實上,早在一周之前,新華財經媒體就證明了這一點。新華財經媒體的首次公開招股發行價為13美元,但上市交易首日便跌破發行價,跌至11.70美元。新華財經媒體上周仍然延續了下跌的勢頭,周五報收于11.15美元。同濟堂和新華財經媒體上市后的走勢表明,計劃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目前正經歷困難時期。
2月27日,中國上證指數重挫9%,這是十年來中國股市最大的單日跌幅。中國股市的大幅下跌,主要由于很多投資者急于在股市高位套現,以及擔心中國政府出臺更多緊縮銀根的經濟政策。受此影響,美國股市也大幅下跌,從而導致中國概念股全線下跌。由于中國股近期整體低迷,多家中國公司都出臺了大動作,希望從這一趨勢中獲益。本月初,TOM集團宣布將私有化旗下互聯網部門TOM在線;在此之前,分眾傳媒宣布將收購原定赴納斯達克上市的好耶廣告網絡;不久前,網易宣布將于未來三個月內回購價值1億美元的股票。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跌破發行價的中國股未來一定可以“收復失地”。例如,TOM集團最終私有化TOM在線的價格仍然低于后者的IPO發行價(新浪科技注意,原文此處有誤,TOM集團的收購價為每股美國存托憑證15.564美元,略高于TOM在線納斯達克上市時15.55美元的發行價)。不過,如果中國概念繼續受到冷遇,未來也許會出現更多同中國股相關的交易。(馬丁)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