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訪問
千橡集團董事長陳一舟是新一輪互聯網創業潮中最突出的代表,在這輪被命名為“Web 2.0”的創業故事中,他的集團所擁有的業務曾覆蓋從社交關系網絡到短視頻分享到城市分類門戶到網絡下載到無線等的所有熱門業務,一時風光無限,可他的公司也在去年底三次傳出裁員消息,似乎印證著人們對創業潮遭遇困境的猜測和又一輪互聯網泡沫即將破滅的想象。
回首2006年,陳一舟認為最值得高興的事情是學會了調整戰線,“我希望跟所有的創業公司分享這個經驗。”在他看來,互聯網的創業大潮絕不會因為一時的收縮戰線而停止,“拓展的新項目有的獲得了巨大成功,像我們的5Q校內網;有的失敗撤出,像一些客戶端的項目,總的來說成功大于失敗。另外,公司糧草充足,準備再戰”。
“對手大都是‘敢死隊’”
記者:千橡已經接連三次傳出裁員消息,2006年是不是你最焦慮的時期?
陳一舟:2006年倒真算得上輕松,最早做ChinaRen的時候,手里只有幾個月的錢,千橡拿到融資前,花的都是我自己的錢,那時候著急多了,現在至少糧草充足。
記者:可是千橡旗下的產品線在這一年大幅收縮,想來令人惋惜。
陳一舟:也許是公司的前瞻性還需要鍛煉,我們搶先進入了很多市場,可是發現沒幾個月好多人也在跟上,2006年的投資泡沫太大,創業公司簡直是在搶錢,你的對手大多是還在燒錢階段的“敢死隊”,他們蜂擁而上,市場短期內盈利無望,我就決定退出。
記者:當初為什么做那么多投資?現在看來是不是太冒險了?
陳一舟:我的理想不是把公司做好后賣掉,你知道在美國有多少創業公司,他們的確只做一件事情,可他們是為了被收購。而我想把這個公司做十年二十年,因此對公司有益的長線投資都值得嘗試。不過,這些嘗試也讓我發現中國沒有“藍海”,任何一個市場短時間內都能創造出足夠多的競爭者、跟風者,競爭過于激烈而又沒有特殊競爭優勢的領域,我們及時撤出了,這是正確的戰略轉移。
“最想跟同行分享‘撤退’經驗”
記者:花這么長時間來明白這個道理,是一年來最遺憾的事情嗎?
陳一舟:這件事情其實讓我高興,這一年來千橡最正確的就是學會了怎么撤退,做最擅長的事情,我恨不得跟所有的創業公司分享這個經驗。
記者:但是付出了不少代價?
陳一舟:總要有些代價,但我們仍然活得很好,去年得到的4800萬美元投資,現在還留下至少一半以上,是準備今年打大仗的。
記者:所以仍然給自己打高分?
陳一舟:在一些市場是的,比如我們的5Q校內網吃下了幾乎所有的校園市場,因為我絕不允許在我之后有一個跑得很快的第二名。但是在前瞻性上我的確還要加強,丁磊可以比別人提前兩三年做網游,當時誰都不敢做,這才是真正的前瞻性。
記者:你很早就提醒過投資人,這一輪互聯網創業有泡沫,這對今年的創業潮會有很大打擊嗎?對你又會有什么影響?
陳一舟:在中國創業的好處是大家拿的錢多,壞處是失敗率太高。今年我估計已經成熟的創業公司會拿到更多錢,但剛創業的公司就不容易拿到錢。不過我反而要鼓勵創業者,我們做的是有價值的事情,不要輕易放棄。
“不會再有裁員”
記者:千橡的變化讓人眼花繚亂,旗下的貓撲網才提出做門戶,現在又提出回歸社區,是不是有些游移不定?
陳一舟:我們沒有要回歸社區,而是在社區的核心競爭力基礎上加大門戶拓展策略,我們會用1.0加2.0的方法來聚合展現資訊內容,會非常有特色,也會形成我們在門戶上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可是對這個變化大家還沒適應,你又提出去做網游?
陳一舟:網游也是一樣,很多的網絡游戲公司都在我們這里做廣告,看來我們的用戶是很適合的,那么我自己為什么不做。現在我們產品比以前精簡,再增加一種方法把用戶價值變現有什么不好,況且這個方式已經被丁磊證明是成功的。
記者:網絡游戲被看成賺快錢的方法,現在進入網游,是不是投資人對公司盈利有壓力?
陳一舟:現在還有不少人追著要投錢給我呢,對戰略投資者,我能保證公司每年每股價值增長30%,投資人是滿意的。
記者:網游業務什么時候賺錢呢?
陳一舟:希望今年能打平,營業額希望在一年時間做到1個億。另外不僅是網游,如果有好的選擇,我今年還是會考慮再收購的。
記者:那么公司業務和人員還可能再次調整嗎?
陳一舟:不會再有裁員了,以后只會是正常的人事變動,公司已經完成了減肥,我現在就是拿著顯微鏡,也沒有看到不健康的冗余劣質資產了。
晨報記者 張黎明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