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江西農村,人實在,創辦的公司也很實在。”2006年初,還在上海大學機電學院就讀的博士研究生鄭昌陸,把公司起名為“申傳電氣”。沒想到半年后,他真的創造了申城的“傳奇”———團隊在獲得了30萬“天使”基金后,還獲得了300萬的風險基金,從而開創了上海市大學生創業獲得風投的先河。
如今,公司已由首期投資的50萬元,到今年初將一躍成為700萬元資產的企業,總資產增長了14倍。
本報記者 胥柳曼
【初創】
“天使”基金讓博士提前創業
如今,很多大學生面對激烈的就業壓力,無奈選擇了考研和考博。然而鄭昌陸告訴記者,他從來不擔心自己在上海找不到工作,就在碩士畢業后,他還在一家電子企業任職,月薪不菲。可為了繼續深造專業知識,2004年,他毅然辭職選擇了讀博。
就在鄭昌陸考上博士的第二年,上海首次推出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天使基金)。一位同學前去申報,并獲得了通過。這個消息傳來,讓鄭昌陸不覺有些心動。第二天,沒有準備詳細的創業計劃書,僅僅帶著一個構思,他趕到上海大學受理點就直接問:“我能申請嗎?”急切的口氣,讓負責申報的老師都笑了出來:“當然可以了。”
在接受了相關輔導后,鄭昌陸申請了煤礦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系統項目。經過幾番評審,他順利申請到了“天使”基金。“為別人打工,總要按照別人的思路來做事,而按照我的性格,更覺得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更有價值。”鄭昌陸表示,原本打算在畢業后再開始創業,沒想到創業基金的出現,讓他的計劃提前了2年。
就在2006年1月,上海申傳電氣公司在上大科技園區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00萬元,實到資金50萬。除了來自“天使”的15萬元,團隊自籌35萬。
【轉型】
資金短缺曾讓男兒潸然落淚
然而,創業初期的喜悅和新鮮感沒有維持多久。一個月不到,鄭昌陸就發現原來申報的項目雖然應用前景很好,但研發周期很長,同時需要大筆資金投入,與在實驗室完成項目不同。鄭昌陸認識到,要發展,必須首先要解決公司的生存問題。
于是,創業團隊作出了一個果斷的決策:除了原先申報項目外,同時專攻既有一定技術基礎又有市場前景的電子電力產品。經過幾番攻關,創業團隊陸續開發出高性能逆變電源、智能化蓄電池充電裝置、工業變頻器等產品。漸漸地,公司開始獲得訂單,并與國內幾家大型企業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
“要研發,要申報專利,要產業化,還有每個月逃不掉的水電煤和工資,幾乎每個環節都需要資金。哪怕是10萬元,也是雪中送炭。”為了尋找新的資金源,鄭昌陸“長征”般地轉戰各風投公司“路演”。由于公司沒背景,吃過“潛規則”的虧,也付出經驗不足的代價。讓他感動的是,那段日子里團隊中沒有一人提出放棄。“我的員工至少都是碩士學歷,出去找工作都不成問題。而他們的信任,給了我堅持到底的勇氣。”
轉機終于來了,通過上大科技園牽線搭橋,上海億創投資有限公司對這個項目表示有興趣。2006年6月2日,這家風險投資商決定來到鄭昌陸所在的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現場,想起數月來承受的壓力和艱辛,堅強的漢子講著講著,忍不住熱淚盈眶。
【飛躍】
300萬的“金蘋果”從天而降
“不錯,這個項目有前景。”在聽完這段感人的介紹后,包括上海科投、億創等在內的投資經理,對鄭昌陸團隊取得的成績感到滿意。幾乎就是在現場,召開了一個臨時董事會。此后,雙方又經過座談交流,最終達成了協議:上海億創投資有限公司將分階段注資300萬元。與此同時,承認鄭昌陸團隊研發的專利技術,作為無形資產價值為300萬元。就這樣,一個最初規模50萬元的公司,資產迅速擴大到700萬元。
300萬的風險投資,這個讓許多中小企業都夢寐以求得到的“金蘋果”,居然被一家創辦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拿到了。并且,雙方從接觸到拍板,只有短短兩個星期!鄭昌陸帶領的團隊,成為了上海市大學生創業獲風險基金的第一例。
昨天,當記者來到這家充滿傳奇色彩的公司時,只見各類專利資助申請、會計事務所審計報告等大大小小的報表,放滿了鄭昌陸的辦公桌。“300萬的錢可不是好拿的,按照股東的要求,只有贏利才能獲得后續投入。”這個純理工出身的博士告訴記者,一年前,他對財務可以說一竅不通。但現實“逼”著他學會如何運籌資本,比普通的MBA毫不遜色。“2006年,我們完成了利潤30萬元的指標,力爭2007年,利潤達到110萬元……”說起未來,鄭博士拿著鋼筆簽報告的手指,往上揚了揚。
【成果】
MBA教材關注該商業案例
說起鄭昌陸團隊的成功,親眼見證申傳電氣成長過程的上海大學科技園區副總陳東帆認為不是偶然。“真正打動風險投資人的,不是鄭昌陸的眼淚,而是他們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成績。”陳東帆告訴記者,早先,其實有一家國際風險投資人也暗自相中了申傳電氣。前些天,那個投資人在電話里連連懊悔:“唉,怪我當時太猶豫了,晚了一步啊。”
也就在最近兩天,記者獲悉一些MBA培訓機構開始關注申傳的案例,并向上海大學科技園區了解公司經營數據,上海大學MBA中心還邀請陳東帆和鄭昌陸參與MBA“創業學”課程設計和主講,具體分析鄭昌陸的案例。MBA的項目主任認為,比起市場上一些注水的商業案例,鄭昌陸團隊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可以作為現階段我國中小型高科技企業運營的典范,他們將密切跟蹤公司的成長關注案例的發展。“呵呵,接下來,小鄭可以坐在家里等著收版權費了。”陳東帆揶揄地評價自己的“房客”。
對于這些,鄭昌陸聽到后只是當作耳邊風,“嘿嘿”地一笑了之。在他看來,如今只不過是邁出了創業長征的第一步。在辦公室的書櫥里,已然悄悄放了一本書《細節,決定成敗》。“據我所知,有很多大學生創業最后都沒有成功。不是資金、項目出問題,就是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我想從那本書里,可以找到些許答案。”
-對話
我是大學生更是法人代表
記:在日前的“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座談會”上,不僅有相關市領導、委辦局領導,還有復旦、交大、上大等高校相關負責人。聽說你發言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
鄭:作為三個大學生創業代表之一,按照會議的議程要求作個簡單匯報。我這個人很實在,要么不說,要說就說大實話。于是,輪到我發言時,就簡單談了談在創業經歷中長期積累起的一些想法。
記:你認為大學生科技創業如今存在哪些問題?
鄭:應該說,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開展后,創造了很好的社會環境。但總體而言,大學生創業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在與其他公司同臺競爭的過程中,明顯處于劣勢,因此,除了創業者自身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外,政府、學校和社會還應該給予必要的幫助。
記:你一共提出了幾個建議?
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現今的創業基金是“公益性”的,希望在資本注入方面可以考慮引進市場化操作的“半天使”的風險基金,投入到創業企業中,即不僅“扶上馬”,還能“送一程”。
在稅收政策方面,參照“4050”人員創業的扶持政策模式,希望政府可以考慮給予較優惠的政策。在政府項目扶持上,如科委科研類項目、經委等部門的產業化項目,可以考慮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情況考慮,給予立項支持。
記:大家后來是什么反應?
鄭:很意外的是,好像引起了蠻熱烈的討論。相關市領導和幾位部門領導都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甚至一委辦局領導當場表態,針對項目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回去后馬上仔細研究一下操作細節。
記:作為第一例獲得風險基金的大學生創業者,是不是感到很自豪?
鄭:呵呵,很高興,但同時壓力更大。我認為大學生科技創業,應該和社會創業等同起來。我是大學生沒錯,但我更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從法律角度講,在談判桌前,我是作為一個自然人在與企業客戶、風險投資人、股東談判。他們不會因為你是一個在校生,就會降低要求和標準。
當然,我們公司獲得今天的成績,與市基金會、上海大學等各級領導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但不管別人怎么扶,企業最終站起來,還是要靠團隊自己。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