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中輝
離職的理由出奇地相似,從百度的劉建國到微軟MSN的羅川,再到Google的王懷南、周韶寧,“有創業的沖動”成為他們離開這三大搜索公司的共同理由。
|
12月8日,Google中國(谷歌)正式宣布,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聯合總裁周韶寧將于12月31日離職,理由是他將自己創業。事實上,早在一個多月以前,周韶寧將離開Google的傳言就已經在業界流傳。
Google亞太區市場總監王懷南已于11月底離職,Google中國“穩定的三駕馬車”,只剩下了李開復一人。JP摩根分析師韋迪認為,接連的高管辭職,意味著Google在中國將仔細調整自己的策略。
周氏功過
有關周韶寧離職的其他緣由,業界普遍流傳的是,周韶寧向Google總部提交的一份本地化發展策略遭到總部否決,從而產生了出走的意圖。而Google進入中國一年以來,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的一再下滑,也讓主管渠道和市場的周韶寧成為埋單者。
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的時候,周韶寧對外界的傳言一概否認,他表示, Google對他一年當中的業績是相當滿意的,提出辭職還是“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就在正式宣布周離職的前一天,12月7日,Google中國還宣布武漢龍騰時代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為Google在華的授權經銷商,在武漢地區經銷Google AdWords關鍵詞廣告服務。
這是Google進入中國以來發展的第二十家代理商,此前中企動力、上海火速等國內知名的渠道服務商已經成為其代理商。作為主管渠道和市場的周韶寧來說,這一年當中發展代理商,建立Google的銷售渠道,是他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周韶寧對記者表示,這一年自己與同事一道,已經將Google中國的業務提升到發展的正常軌道中來,并且Google中國的營收發展也很快,自己已經可以放心地離開。
從2005年11月加入Google,到宣布正式離職,周韶寧在Google中國正好一年。
周對記者表示,自己早已提出了離職的請求,但是考慮到自己一手建立的300多人團隊的感情,最近才真正下定了決心,“的確這是很難做出抉擇的”。
目前周韶寧仍在谷歌中國上班,他表示其工作會有合適的人選接任。此前有分析認為,周韶寧離職后,谷歌中國將不再設立聯合總裁的架構,只由李開復擔任總裁。周表示不發表評論。
渠道策略仍然延續
在今年3月,Google首席執行官施密特訪華的時候,周韶寧和李開復一道,成為陪伴施密特的左右手。在那次訪問中,施密特對于如何解決Google在中國的本地化問題尤為關注,而周韶寧則表示完全有信心實現Google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
但今年6月,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對公司中國業務采取的自我審查方法表示懷疑,而這不過是Google進入中國必須通過的一條政策障礙。因為可能涉及到搜索結果的不完整,布林表示難以接受。也因為此,華爾街還傳出因為中國本地化可能導致品牌受損,Google甚至有可能放棄中國市場。
除了同美國總部的本地化理念不同之外,同樣在周施政的這一年中,Google中國面臨的競爭環境也在發生變化。首先是9月,由JP摩根和互聯網分析專家呂伯望共同推出的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百度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60%,而Google的市場份額只有25.3%,與去年同期下滑了8%。
JP摩根人士認為,這意味著Google在中國應該加速推進適合本地人群使用的搜索產品。
而據一些搜索引擎代理商反映,Google搜索引擎廣告的受歡迎程度也低于百度,主要的廣告商家都是與外貿或則進出口有關。真正國內的中小企業,使用Google廣告的遠遠不及百度。
Google在國外從不設立代理商,而在國內設立代理商。周韶寧曾解釋,中國市場中小企業太多,需求也不一樣,因此需要多個區域性的搜索引擎廣告代理商。對于周韶寧的離職,一些簽約的合作伙伴也在擔憂,周的離開是否改變現有的代理商制度。周表示,并不會有所改變,在他到任Google之前,Google就已經確定了在中國市場實行代理商制度的戰略,這一戰略會繼續延續。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