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據《新京報》報道,今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已于19日至20日舉行。教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200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120萬,比去年的128.2萬減少8.2萬,這是2001年以來報考人數首次下降。
在狂奔了多年之后,曾經風光無限的考研終于降溫了。專家分析,考研人數驟降,與就業壓力過大不無關系。大學生們普遍認為“考研越來越不劃算了,還不如早點找份好工作”。
考研:“拐點”出現折射人才新內涵
據統計,從全國情況看,考研人數經歷了從“突飛猛進”到“增幅回落”乃至下跌的過程:2001年到2007年,全國報考研究生人數從45萬增長到128.2萬,增加了83萬多人。2005年報考人數比上年增長24%;2006年報考人數為127.5萬,比上年增長9%;2007年報考人數為128.2萬,僅比上年增長0.55%。而今年,被業內人士稱為考研“拐點”。
為何考研規模停止漲勢?有關人士分析,近年來,碩士畢業生因為擴招而數量猛增,社會對研究生需求開始飽和,加之用人單位開始從重文憑轉向重能力,研究生就業形勢變得嚴峻,這促使一些考生開始理性,不再像往年一樣盲目考研。
選擇新華電腦教育 鑄就人生“恒久動力”
就業:“緩期三年”還是“應時而動”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說:“學生如果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考研,我勸他們慎重。”他指出,我國大學從1999年開始擴招,畢業生的就業也開始變得嚴峻。許多本科畢業生選擇了考研,讓就業“緩期三年執行”,希望通過提升學歷,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但實際情況是,高學歷者不一定能在就業市場上獲得好的就業機會。3年的研究生學習,需要在時間和經濟上投入相當大的成本。相當一部分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后,其薪資水平和本科生不能拉開差距。正如于教授所言,在當前高校畢業生中,也有相當大一部分學子抱有這種看法,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5級本科生李萍說,其實自己也想去讀研深造,但她仍希望先去工作,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掙錢,“去養活我的家”。
出路:求學新華鑄就“技能金身”
高校畢業生的普遍特點是“高學歷、弱技能”,這使得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往往不能迅速上手,讓用人單位產生一種能力不強的印象。“其實,作為高校畢業生的他們,理論知識已有相當的積累,需要加強就是實際操作能力方面的鍛煉。”國內一知名企業的HR宋女士這樣分析。“國內有許多知名的IT職業教育機構都是不錯的選擇,像安徽新華電腦專修學院推出的“365國家緊缺型人才培養計劃”,專門培養技能型IT人才,其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技能實訓都非常適合用人單位的需求,畢生生在找工作前不妨先將IT技能“淬煉”下,讓技能與學歷同優,大幅增加就業競爭力,輕松就業。”宋女士這樣提出自己的建議。
新華電腦教育 40萬學子的成功階梯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